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区域要素资源格局解读

日期:2021-03-16 14:22:06 访问量:1066 来源:康世界(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产业要素资源是产业生态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是产业要素生态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基于大量的事实数据分析,要素资源在各区域间自成分布形态,东部地区的资本、人才、科创和临床资源富集,中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发布频繁,川渝、两湖等地正快速发展和建设要素资源。

一、政策要素

中西部省市产业政策发布数量突出,四川政策发布数量和中医药主题相关政策发布数量全国第一。近五年(2016-2020年)各省市发布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中,政策数量在20个以上的省市共有8个,75%为中西部的省市,包括四川、甘肃、云南、广西、湖北。其中四川的产业政策发布数量全国最多,是广东的2倍、上海的3倍、北京的5倍,中医药相关主题政策数量全国第一。

东部省市产业政策发布数量整体低于中西部,创新特色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省市中,仅河北和广东两个省份的产业政策发布数量超过20条,分别位居全国第4和第7,但数量仍远远低于西部的四川和甘肃。其他东部省市产业政策发布数量集中在10-20条,主要包括福建、上海、山东、浙江和江苏。北京和天津近五年发布的大健康产业相关政策数量较少,北京聚焦于协同创新发展。

图1:全国各省市大健康产业政策发布数量(2016-2020年)

数据来源:根据各政府网站发布的政策统计

二、资本要素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五个省市的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高度集中,是全国最吸金的地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集聚了全国75%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集中设立了39%的政府引导基金(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等)以及拥有全国44%的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占比,是全国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五大核心省市。2020年度,五大省市的大健康企业合计完成了全国86.5%的融资案例,稳居全国“吸金”省市排名前五,其中上海207笔、北京199笔、江苏159笔、广东153笔、浙江101笔。

以川渝、两湖等为代表的中西部省市逐渐发力,成为私募和创业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2020年大健康企业融资数量的省份排名中,四川、湖北、湖南三个中西部省市进入前十,分别位居第6位、第8位和第10位,企业融资趋渐活跃,已经成为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之外,私募和创业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高特佳、普华资本、深创投等大健康领域的重点投资机构相继在此设立办事处。

图2:各省市大健康产业融资数量

数据来源:CVSource

西北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快速发展。从近几年政府引导基金的总体发展情况看,全国政府引导基金进入存量优化发展时期,各地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增速下降最为显著的是华北地区,从2017年的84.9%下降到16.2%。与之相反的是,西北是全国唯一增速显著提升的地区,从2017年的5.5%提升到2019年的54.95%,成为政府引导基金下一个发力的地区。

图3:各区域政府引导基金数量及规模增长

数据来源:《2020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三、人才要素

66%的医药高层次人才集中东部地区,中西部以四川、陕西和湖北优势相对突出。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数量分布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四川、辽宁、陕西、湖北和福建,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其中上海和北京的优势明显,是仅有的医药类高层次人才在全国占比超过10%的城市,所占比重分别是上海15.9%、北京14.7%。从区域角度看,东部地区受较好的产业、政策、资本等环境因素影响,医药类高层次人才分布高度集中,人才比重占全国的66%,远高于西部地区的15%和中部地区的12%。中西部地区属四川、陕西、湖北三个省份的高层次人才集聚相对显著。

长三角、环渤海和粤港澳三大集聚区人才流动各成形态。

环渤海地区,人才在区域间呈现首都“虹吸效应”,医药研发人才流动呈现以北京为靶心向全国流出人才的现象。从北京医药研发人才的流入城市看,上海比重最大(5.7%),天津次之(2.8%),广州(1.4%)和杭州(1.2%)也是重点流向城市。

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的人才分布较为均衡,人才在区域间的流动性较好,形成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主的人才流动圈。以上海为例,医药研发人才流向重点城市主要是苏州(3.5%)、南京(3.0%)、北京(1.6%)和杭州(1.5%)。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以广深对向流动为主,广州流向深圳的医药研发人才比重8.2%,远高于上海(3.8%)、北京(3.8%)和武汉(1.6%)等其他重点流向城市;深圳流向广州的医药研发人才比重12%,也远高于上海(4.9%)、杭州(2.8%)和北京(2.1%)等城市。数据来源:《医药健康行业人才需求白皮书》

四、科创和临床资源

生物医药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分布在东部,北京数量优势最突出,上海和北京是目前已建成生物医药相关国家大科学装置的主要承接地。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浙江、四川和湖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的数量排名靠前,其中北京优势最突出,占全国比重约14.6%,上海、山东和广东次之,数量超过20个。从区域角度看,东部地区占全国比重高达60%,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量占比仅15%和18%,与东部的数量差距较大。此外,生物医药领域为数不多已建成的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也全部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上海3个、北京2个。

图5: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科技部公布名单

GCP、GLP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量密布在东部城市。临床资源方面,80%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集聚东部,北京以全国42%的比重占据数量优势;54%的GCP机构分布在东部,70%的GLP机构集中在东部,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分布尤为集中,其中山东GLP机构数量与北京并列全国第一。反观中西部地区,临床资源分布稀疏,仅川渝、两湖和河南等省市略有优势,但与东部在数量上的差距依然显著。

图6:三类临床资源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国家科技部公布名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